学术诚信新时代:理解并应对论文禁止AI生成内容的要求
AIGC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,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指由AI模型(如ChatGPT、文心一言等)自动生成的文字、图像等内容。近年来,随着AI写作工具的普及,学术界对论文原创性的要求日益严格。
越来越多的高校、期刊和学术机构明确要求提交的论文必须为纯人工撰写,严禁使用AI直接生成核心内容,主要原因包括:
面对严格的AIGC审查,学者和学生需要采取主动措施,确保论文的原创性和人工属性:
从选题、文献综述、研究设计到撰写成文,全程由自己主导完成。这是最根本的保障。
使用学术数据库(CNKI、Web of Science等)、文献管理软件(Zotero、EndNote)和专业词典,而非依赖AI生成内容。
避免使用过于流畅、模板化或“完美”的语言。适当保留合理的思考痕迹和个性化表达,这反而是人工写作的证明。
保存文献阅读笔记、实验记录、草稿修改版本等,必要时可作为人工写作的佐证。
如使用AI进行语法润色或翻译,需明确其辅助性质,并对结果进行人工审核和修改,确保内容准确性和思想原创性。
高校和期刊正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检测论文中的AI生成内容:
注意:目前AI检测技术并非100%准确,存在误判可能。因此,最可靠的“检测”仍是作者自身的学术自律。
“论文要求无AIGC”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规定,更是对学术精神的坚守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学术价值在于人类独有的思考、创造与探索过程。
面对AI时代的挑战,我们应将其视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。通过扎实的研究、严谨的写作和诚实的学术态度,产出经得起检验的原创成果,这才是学术研究的长久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