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高校AIGC毕业论文要求与规范指南
了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学术写作中的合规使用
更新时间:2025年8月24日
什么是AIGC与毕业论文中的AI使用?
AIGC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,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(如大语言模型、图像生成模型等)自动生成的文字、图像、代码等内容。在毕业论文写作中,学生可能使用AI工具进行:
- 文献综述与资料搜集
- 论文结构与大纲建议
- 语言润色与语法检查
-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
- 初稿生成与内容扩展
提示: 合理使用AI工具可提高研究效率,但必须遵守学术规范,确保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诚信。
当前高校对AIGC的一般性要求
截至2025年,中国大多数高校已出台关于AIGC在学术写作中使用的指导性政策。虽然具体规定因校而异,但存在一些普遍共识:
1. 允许有限度使用,但需明确声明
绝大多数高校允许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使用AI工具作为辅助手段,但要求:
- 必须在论文的致谢部分或单独的AI使用声明中明确说明使用了哪些AI工具
- 需注明AI工具的名称、版本(如适用)及具体用途(如"用于文献摘要生成"、"用于语法检查"等)
- 不得将AI生成内容直接作为自己的原创成果提交
2. 禁止完全由AI代写
所有高校均明确禁止以下行为:
- 将AI生成的完整论文或核心章节作为自己的作品提交
- 未经修改直接复制AI生成的段落
- 隐瞒AI使用情况,试图冒充原创
重要警告: 完全依赖AI生成论文被视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,可能导致论文不及格、学位撤销等严重后果。
3. 查重系统已集成AIGC检测
目前主流论文查重系统(如知网、维普、万方等)均已升级,增加了AIGC检测模块:
- 能够识别文本是否具有AI生成特征
- 部分系统提供"AI生成内容占比"指标
- 高比例AI生成内容可能触发学术审查
不同使用场景的合规建议
使用场景 |
合规性 |
注意事项 |
使用Grammarly进行语法检查 |
✅ 通常允许 |
无需特别声明,属于常规写作辅助 |
用AI生成论文大纲建议 |
✅ 允许 |
需在声明中说明,并对大纲进行实质性修改和扩展 |
AI生成文献综述初稿 |
⚠️ 谨慎使用 |
必须彻底重写,核实所有引用,声明使用情况 |
AI撰写核心论证段落 |
⚠️ 高风险 |
强烈不建议,易被识别为学术不端 |
AI生成完整论文 |
❌ 严格禁止 |
属于学术欺诈,后果严重 |
如何正确声明AI使用?
如果在论文中使用了AI工具,建议在论文末尾添加专门的"AI使用声明"部分,格式如下:
AI使用声明
本研究在撰写过程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完成部分工作。具体使用情况如下:
• 使用[工具名称,如:通义千问2.5]生成文献综述的初步框架
• 使用[工具名称,如:DeepL Write]对部分段落进行语言润色
• 使用[工具名称,如:Midjourney]生成概念示意图初稿
所有AI生成内容均已由作者进行实质性修改、验证和重写,确保研究的原创性和准确性。最终成果中任何AI生成的文本均经过作者深度加工并融入个人研究观点。
最佳实践: 即使学校未强制要求,主动声明AI使用情况体现了学术诚信,可避免后续争议。
各高校政策差异示例
以下为部分高校相关政策的代表性案例(信息截至2025年初):
综合性大学(如:XX大学)
- 允许使用AI辅助研究,但论文核心观点、论证过程必须为作者原创
- 要求在致谢部分声明AI使用情况
- 查重率(含AI检测)超过15%需进行说明
理工科院校(如:XX理工大学)
- 鼓励使用AI进行数据分析和代码生成
- 禁止使用AI生成实验设计和结论部分
- 要求提供AI生成代码的修改记录
人文社科院校(如:XX师范大学)
- 对AI生成文本持更谨慎态度
- 要求所有引用AI生成内容必须标注来源(工具名称、提示词、生成时间)
- 查重系统AI检测模块标记为"高度疑似AI生成"的内容需重点审查
注:以上为示例,具体政策请以所在院校官方文件为准。
给学生的建议
- 查阅本校规定: 首先查看所在学院或研究生院发布的最新《毕业论文写作规范》或《学术诚信指南》
- 咨询导师意见: 在使用AI工具前,最好与导师沟通,了解其对AI使用的具体要求
- 保留使用记录: 保存AI交互记录(提示词、生成内容、修改过程),以备审查
- 以我为主: 将AI视为辅助工具,论文的核心思想、研究方法、分析论证必须体现个人原创性
- 提前检测: 使用正规查重系统进行预查,关注AI生成内容检测结果